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贯彻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抓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学校自9月以来积极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组织领导 精心安排部署
为深入推进宣传月活动开展,学校党委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和具体工作安排,确保整个宣传月活动可感可及、可触可知。在校党委的统一带领下,学校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充分认识开展宣传月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创新思路,丰富形式,精心组织,确保推动民族团结和宗教政策法规深入校园、融入日常、见诸行动,切实形成全校师生共建和谐、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强化理论武装 凝聚思想共识
学校积极推动民族宗教工作“五个纳入”,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纳入入党入团必修课。 9月12日,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学习统战及民族宗教政策。9月上旬起,学校各基层党组织陆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主题党日活动,分层分类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集中学习,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学、统战干部深入学、全校师生广泛学的学习热潮。学校还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充分融入学校思政课,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广泛宣传教育 营造浓厚氛围
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全方位宣传矩阵。线上,深入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依托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宣传学校宣传月工作动态及特色亮点工作,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线下,在校园主干道、标志性建筑、楼宇大厅、电子显示屏等公共场所悬挂条幅、张贴海报。制作并发放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知识读本、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手册和宗教明白卡等民族团结宣传资料,有形有感有效推动宣传月活动走深走实。

创新活动形式 增强教育实效
学校积极探索拓展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宣传教育活动特点和规律,推进理念、手段、载体、方式创新,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吸引力,提高师生参与度,切实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实效。
9月5日,学校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面向2024级全体新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开展主题观影活动,选播民族团结主题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激发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基层党总支利用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活动等载体广泛开展民族学生交流座谈会,各民族学生代表在交流中分享民俗特色、畅谈中华文化,并发挥专业优势,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积极建言献策;9月13日,学校开展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大学生演讲比赛和主题征文活动,吸引了全校学生的广泛参与。大家通过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展示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光辉历程,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认识。9月15日-27日,学校开展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通过开展推普讲座,利用校内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等方式,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字,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浓厚氛围,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了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了大家民族团结意识和文化自觉。今后,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师生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